|  学校首页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校长讲话:总结经验,研讨问题,规划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14-04-24 09:44  点击量:

A20140423003.JPG

 

 

本次教育教学工作会今天就要结束了。昨天听了崔校长的主题报告,听了二级学院和相关部处的发言,感到会议还是收到了预期的成效,达到了“总结经验,研讨问题,规划未来发展”的目的。

这次会议有3个特点:

①有广度。群众参与度广泛。从机关部处到二级学院到教研室,都发动参与研讨。教指委、校长办公会,还有各种专题性研讨会开了很多,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各二级学院共召开院级会议60余次,教研室会议110余次。

②有深度。这次会各二级学院总结得都不错,研讨是有深度的。比如化材学院抓校外实习基地,学生考研率保持先进;信息院校企合作、学科竞赛获奖多,科研走在前列;机电学院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管理学院打造专业特色和大作业量、干中学的教改经验;会计学院开始探索5个对接模式;文法学院三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经验;艺术学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学生艺术节活动;商学院创业教育的经验。这些都是几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都很深刻。

③有高度。这次的主题报告是有高度的,总结工作成绩,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和七大工作任务。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总之,这次会议是一个标志,标志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的开始,标志我校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借这个机会,我说四个方面的感想,四个问题的理解,跟大家沟通。

一、          对“学校特色”的理解

这次主题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建一所独具特色的高水平民办

大学

     什么是大学特色:应表现在三个层面

1、专业特色: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成就突出,人才多,

社会认可。

以名校为例:

哈佛大学:政治学专业,8位美国总统,6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尔盖茨也是哈佛学生。

麻省理工:工程类专业,学生创造力惊人,7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学生课程负担重。

芝加哥大学:物理学

牛津大学:数学

剑桥大学:物理学,800年历史,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招生,据英国媒体评价,它的商学院进入世界50强,会计学研究亚洲第一。

2、办学特色:在办学道路上,错位发展,别具一格,社

会认可。

一提起导师制,就会想到牛津大学

一提起学分制,人们就会想到哈佛大学

一提起产学研结合,人们会想到斯坦福大学、硅谷高科园区。

3、学风校风特色:校风学风也能使培养人才具有特色,

大众公认。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培养出几百名院士,两弹一星的科学家。

北京大学:海纳百川,学术自由,培养出许多两院院士、名家。

耶鲁大学:教授治校,思想开放。7位美国总统(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普林斯顿大学:兴理论研究学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当时只有几个人懂得),38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最近解决350年的数学难题“费尔马大定律”(怀尔斯)。

斯坦福大学:强烈进取精神。科研开发,学术顶尖。社会服务。

     回到我们学校,独具特色应表现在3个方面

1、凝练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要“顶天立地应用型”,“顶天”

就是顶着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学科带专业建设;“立地”就是植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我们设想每个学院都要培育、凝练一个特色专业,专业为地方经济接轨、服务。毕业生突出应用型——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每个专业有特色方向。初步设想全校重点建设10个校级特色专业。逐步再到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

2、凝练办学特色——校企合作模式

从受教育来讲,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产业结构的不断

调整、职业更替变化加快,迫使劳动者提高就业竞争力,需要学习更多面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知识和技术技能。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从精英教育时期的科学探索、学术成就转变为大众化时期的学习应用知识、掌握实用技术技能,从学术本科转为应用本科,从学科本位转为职业本位。

要达到应用本科,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唯一的道路就是走校企合作模式,蹚出一条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特色。从数量上,我们已有236个实习和就业基地,这还不够。从形式上讲,扩展多元模式:双元制模式(校企各为一元)、教学工场模式;技术服务模式、企业学院模式、共建实验室模式、硬件资源共享模式。这些模式都可以试验,能保证我们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3、学风校风特色——勤奋创新、诚信、朴实

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学风、校风。这就像杨淑子说的:校风

像一个泡菜坛子,能潜移默化每个学生。9年我们的勤奋创新、团结拼搏学风校风基本形成,但还要提升质量。我们的学生比较朴实(农村子弟占50%),要引导他们勤奋创新(图书馆阅览室更满一些)。我们的学生情商比较高,沟通交往能力强,要引导他们会学习、会做事(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加强)。我们学生本省的多达75%,要引导他们能吃苦、讲诚信,能在基层单位、中小企业,艰苦奋斗,从平凡的岗位干起。

二、         对“应用型” 人才的理解

1“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内涵

教育部1998年《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概括。

知识:主要指专业知识与理论体系。(钱学森关于知识三个圈:专业圈、相关圈、一般圈。)知识有两个要素:概念(认知的要素),理论(思维的要素)。

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政治思想很重要:前些日子我国一大学毕业生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破坏北斗二代定位导航卫星的信道编码规则,随即发表多篇论文,并获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表彰。带给国家损害)

我主要强调“能力”的内涵:专业知识理论的应用能力、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等。

对于能力的要求和表述,各个学校应有所不同内容,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应有所不同的侧重。

应用型本科大学,特别是应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燕京理工这样的层次学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成长力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山东交通学院、浙江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欧洲各国(德国、英、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都为企业、社会服务领域提供大量高层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职业能力的训练。分成校内、校外训练两方面。

校内训练:许多大学都由3个平台完成

     建立工程训练平台:为学生认知实习、基础工程训练、工

程系统训练、综合创新实验,提供保证,是理工类专业实训教学和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需要。(创新实验平台很重要:钱学森:“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最好也不能为优秀。”创业平台扩展可能为大学生创业园)

     建立文科综合实训平台:打造能够模拟工作情境,再现工

作流程,反映岗位要求,提供角色体验的综合实训平台。这是文科类专业实验实训需要。

     建立校内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能够锻炼实践动手能

力、实战能力。现在各大学十分重视,以此为亮点:一本校——大连理工大学,科技竞赛8年,有5000多人次获奖;独立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7600项科技竞赛获省部级奖项,发明专利30项,核心论文30篇;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2012年拿到国家级奖项160个,省级奖项502个。考职业证书也是属校内平台。

校外实训:包括社会实践平台、企业实习和就业基地平台。

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都是社会实践内容。企业实习和就业基地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项目实习等。

以上这几个平台,我们学校实际都有,目的是提高实操能力。我们建议:应用型人才要具体落实到“强化职业能力”这个落脚点上,各院要提出亮点,抓出成效。

三、         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解

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关

键和保障。

1、国内一些高校的做法——所谓“双师”指:同时具备教

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各高校已经作为办学的保障措施在落实。

浙江科技学院:借鉴德国举办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992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中德合作项目的内容,是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现在被评为“样本项目”。他们现任专任教师中有企业经历“双师型”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1/3,(工科专任教师比例超过50%)。这个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制度,通过企业挂职、跟班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能了解产业发展新动向。通过面向工程实际运用的科研项目,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完成专利项目、技术服务等,来锻炼双师型队伍。

山东交通学院,2002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中国重汽集团参与办学。他们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交通类大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项目研究和工程实践,强化行业实践背景,丰富实践教学案例,为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基础。每年学院派骨干教师到相关行业和协会进行业务培训或进修。学校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引领,训练教师“授课+教练”双重角色,训练教师队伍的应用型能力提高。

2、我们应当怎么培养“双师型”教师

从以上两个示范院校,可以给我们的启示:

①用政策保证,支持教师到企业、行业去实践锻炼,提高其

工程能力和项目能力,提高应用型教师能力。

②用校内课堂教学改革带动。建设“训练式课堂”,教师以

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为载体,成为“授课+教练”双重角色,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③引进高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或聘请企业高水平专家作

兼职任教,也可培训我们的专任教师。

④用科研项目开发、研究、为社会服务,使教师在科研项目、

开发服务、教研项目活动中锻炼成长。

四、         对“三育人”的理解

“三育人”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其本质就是

教师、管理者和职工三方面“协同育人”、全员育人。

     大学的“育人”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给学生提供立足未来发展的专业知识

大学期间掌握专业知识主要围绕课堂、实验、文献阅读、调查研究、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展开。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习得知识、运用知识、寻找知识依据、增加知识的理解。通过思想交流内化知识。一般来说,这是教书育人的过程。

2、给学生提供理性道德的体验

大学期间,随年龄增长、人际环境变化、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道德内涵理解更深刻。大学提供了理性道德的体验。比如,我们严肃处分作弊学生,是为他们形成诚实的品格。作弊行为违背了道德、理性,践踏真理本质,不严肃处理,将来走向社会就会祸害别人。大学育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学校获得知识同时,正确理解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这可以说是管理育人。

3、给学生提供多样化文化体验。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场所,集聚了多样文化资源。社会与文化的汇聚,科学与人文的汇聚,历史和现实的交融。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学生会在比较和选择中把文化内化为自我成长的营养。这就是文化育人、服务育人。

正因为“育人”过程是多方面多时空的共同作用,就需要教师、辅导员、管理者、教职工共同承担这个任务。现在,有教师在讲课时,看到课堂纪律差就埋怨辅导员没有尽责。而辅导员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场管学生。大学里的老师、管理者、工勤人员其实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起到育人作用。比如有一大学的一名宿管员阿姨,很关心本楼的女生,知道某位同学生病,她会从家给她带病号饭;某同学逃课、旷课,她要劝说同学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同学凉在外面的衣物被子,她会帮同学收起等等。这些行为同样是在育人,跟课堂上教书育人同样重要。这叫服务育人。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大学是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要协同育人,全员育人。靠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

以上是我对大学特色、应用型、双师型、三育人的理解和感悟,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最后,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在人类文明史中,有这样一个社会组织,一直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这个社会组织就是“大学”。中国民间力量兴办教育由来已久,上自孔子杏坛开讲,下至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张伯芩创办南开大学,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等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民办教育有新的部署,为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希望借这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的东风,大家团结一致,树立信心,开拓进取,落实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为把燕京理工建成独具特色的一流民办本科院校而共同努力!谢谢!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燕京理工学院

冀ICP备0904974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085

联系我们

  •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迎宾路808号
  • 邮编:065201
  • 联系电话:010—80843808/80844355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7 1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