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教学成果

刘丽霞:职业场景项目行动教学总结

发布时间:2013-06-04 08:35  点击量:

IMG_7675.jpg

 

在实际教学中,项目实施是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和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综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如下体会:

一、项目设计阶段

1、项目的确定是项目教学的首要条件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时,要有针对性的确定专业教学实施的项目,这是开展项目教学的首要条件。项目确定要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并分级设置,如民事诉讼法课程,项目设置可考虑如下划分:

 

一级项目

二级项目(子项目)

三级项目

一审普通程序

起诉与受理

起诉条件、受理程序

审理前准备程序

送达诉讼文书、审核诉讼资料、交换证据等

开庭审理

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审理终结

宣告判决、执行

 

 

2、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保证 

确定教学实施的项目之后,项目实施之前要进行项目的详细实施计划,才能保证项目朝着预先计划好的方向有续的、有目的的进行。

项目实施还要考虑人员配置,以小组作业为例:(民事诉讼法中的模拟法庭)

1)基本分组: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证人组。(书记员组不单列,灵活配备)

法官组包括: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等;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包括:当事人、法定代表人、诉讼代理人等。每个学生必须加入一个组尽可能担任一个角色。

2)具体分组:以10级法学学生为例,一般每班30个人,按照以上5个组的分配每组5-6个人(人员角色不固定)。

 

 

法学1001

法学1002

法学1003

法学1004

法学1005

法官组A

A1

A2

A3

A4

A5

原告组B

B1

B2

B3

B4

B5

被告组C

C1

C2

C3

C4

C5

第三人组D

D1

D2

D3

D4

D5

证人组E

E1

E2

E3

E4

E5

 

3)具体操作:转盘式循环操作

外循环——针对某一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一般情况下应跨越班级分组,即第一次法庭组合人员配备可为:A1B2C3D4E5,第二次法庭人员配备依次变动。个别案件为保证时间效率也可允许:A1B1C1D1E1的组合。

内循环——每班5个组内部成员身份不固定,如法官组的学生在第一次程序演练中为法官,在第二次程序演练中可部分或全部转为原告组成员。以保证每位学生能全面领会程序的具体操作。

3、有效的教学是项目实施的核心 

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成败的关键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此的此过程中的教育也是很关键的。首先,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合理的分配教学章节和内容;其次,要把这个阶段的学习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然后把操作示范指导到位,把每组分同学分工讲解到位,并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提问、讨论、指导等辅助。最后,教学进度能否正常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课堂上具体实施进度无法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进度计划,以保证重要实施项目的完成。

4、项目实施方式多样化是项目教学有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多样化的项目实施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投入项目实施。以法学项目教学开展情况,可考虑如下几种方式(加入分组情况):

模式  人员

0901

0902

0903

0904

0905

0906

案例讨论

A1

A2

A3

A4

A5

A6

情景模拟

B1

B2

B3

B4

B5

B6

模拟法庭

C1

C2

C3

C4

C5

C6

法律诊所

D1

D2

D3

D4

D5

D6

法学辩论

E1

E2

E3

E4

E5

E6

知识竞赛

F1

F2

F3

F4

F5

F6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实施项目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是必要条件

在项目教学法中,需要学生首先认真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在对所学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具有整体的了解后,并主动参与具体的实践,从而在此相对应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有利学习过程中不断主动思考、分析和反馈,逐步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获得实施完整“项目”的职业能力。

2、子项目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深化基础知识的必然要求

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准备完毕之后,要对项目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操作步骤,选择相应的方法,制定操作计划。在此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即步骤、方法、使用工具和材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进行启发和指导。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项目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任务更艰巨。这体现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不仅要适时引导,以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并且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鼓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4、项目实施过程的良好设计是实现项目教学目的的保证

项目实施流程在实现项目教学目的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良好的流程设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前文所述项目教学实施方式为例,其各自的基本流程简述如下:

1)案例讨论:疑难案例,分为提供案例组、讨论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推选小组长。具体流程:

提供案例组,提前将讨论案例提交教师处审核——六组成员全部参加,由一班开始提供案例讨论,依次轮换——提供案例组提出案例时,可适当板书,讲清案例。其他五组,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讨论后,开始发表小组意见——提供案例组的小组长做每个案例的最后点评,并在黑板上记明对本组提供案例分析结论最准确的小组——最后由旁听人员向参加案例讨论人员提出疑问,可指定人员回答问题。参加讨论人员一共回答不少于5个问题——教师做最终点评。

2)情景模拟:人员分配有:主持人、案例演示人员、解决问题人员。最后由主持人给出小组结论。具体流程:

主持人开场白-----案例情景展示-----相关人员解决法律问题-----主持人得出小组结论------答辩环节(由全体观众向演职人员提问,每人最少回答3个问题)------评价和分析环节(教师)

3)模拟法庭:人员配置从略。

具体流程:起诉与受理、庭前准备程序的特别说明-----开庭审理程序(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宣告判决)----答辩环节(由全体观众向庭审人员提问,每人最少回答3个问题)------评价和分析环节(教师)

4)法律诊所:人员配置---坐诊组、问诊组、医患协调组、鉴定组

具体流程:问诊组人员提出问题(限于民商法范围的案例疑问)-----坐诊组人员解答------鉴定组给出结论(或向医患协调组投诉----鉴定组给出结论---------汇总所有问及结论-----教师予以最后补充说明与点评

5)法学辩论:人员分配有:主持人、正方人员、反方人员、专家组。具体流程:

主持人开场白-----引出疑难案例,得出可能两个结论-----正反方陈词-----盘问阶段------自由辩论------双方总结——专家组发言,并给出案例结论-----班级其他人员自由发问-----参加辩论人员及专家组人员解答问题----教师最后点评

6)知识竞赛:每班出两组人员。一组人员提交问题,一组人员场上回答问题。(问题可适当多些,问题范围限定为民商法案例中会涉及的小问题,所有问题事先提交教师初步审核,由教师修订、汇总全体问题后,发还各班成员)。场上人员配备:提问组、回答组、记分组。

具体流程:各班回答组人员就位-----提问组开始提问(六个班依次提问,题目事先编号)---记分组记分——汇总、整理场上答案,提交教师处------班级其他人员自由发问-----参加竞赛所有人员解答问题(可指定人员回答)----教师核定所有场上答案,汇总真正得分,评出优胜组。

三、项目成果评估阶段

1、完成预期学习目标是项目教学最终的追求

 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导向式教学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的学生成绩评定可由教师评定和项目教学产品质量两部分组成。

2、推动教研教改及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实施整体教学,推动教研教改及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教学模式在强调学生的知识及经验基础上,让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小组讨论,解决来源于生活的现实项目。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主组织完成项目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并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四、项目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

1、教学过程的关注点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理解、记忆、掌握了理论知识,即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这样的做法常会受到教师教学方法、实践经验以及理论本身的限制,导致学生不理解、不明白、不会用甚至不知道有什么用等理论和实际情况脱节的“空对空”现象。而在项目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任务更艰巨

项目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任务更艰巨。这体现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不仅要适时引导,以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并且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鼓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不仅会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同时还能解决来源于生活的现实项目。这样就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面向科技发展,能让中专学生能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能获得必需的技能,以便能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的专业培养目标。 

以上仅是我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项目教学法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学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相信它的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燕京理工学院

冀ICP备09049748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085

联系我们

  •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迎宾路808号
  • 邮编:065201
  • 联系电话:010—80843808/80844355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7 17:55:04